贵州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摘要

发布者:心理健康发布时间:2020-05-12浏览次数:494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预见性、针 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维护学校的稳定服务,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教社政厅 [2002]3 号) 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3 .根据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4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与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5 .帮助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关系、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生涯规划和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6 .构建学校、院系、学生三级工作体系,推动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学生工作干部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7 .建立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预防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控制和妥善处理严重心理疾病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8 .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影响,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个性特征,增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

  9 .加强心理调适技能和方法训练,提供维护心理健康与提高心理素质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及时消除心理困惑,保持并拥有积极乐观情绪。

  10 .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学会学习。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自觉地开发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并提升创新能力。

  11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12 .分析正常与异常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与识别正常与异常心理现象,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初步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

  13 .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系列选修课,并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

   14 .教育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中,既要注意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也要注意调动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管理和 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为学生树立健康心理的典范。班主任、辅导员等要在日常思想教育管理中,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校医院要充分利用医务人员的优势,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提供良好的服务。

   15 .发展性咨询与障碍性咨询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多属于成长中的问题,所以,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有合理的规划, 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障碍性咨询在心理咨询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需要特别关注,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接受咨询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