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治疗之二——认知疗法

发布者:心理健康发布时间:2020-05-12浏览次数:443

          
        认知治疗是精神科医生为抑郁症治疗设计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最盛行的心理治疗,其治疗效果肯定。
        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言语交谈和行为矫正技术相结合帮助病人识别、检验和改正曲解的概念,纠正其认知偏差或不恰当的思考方法,使得病人在症状和行为方面得到改善。
        认知行为治疗学家说:心理的紊乱,总是以对现实歪曲理解为基础,从一个片面的角度去判断现实与推测未来,就会导致社会适应不良。所以,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是重返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只有健康的心理,导致健康的行为,才有幸福的人的生活,生命才能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辉。
         认知治疗以Beck的认知理论为基础,其三条基本原理:
         第一、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
         第二、认知和情感行为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一个关键。
         第三、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矫正,患者的情绪障碍必将获得迅速缓解。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对世界的假设。以特定的形式贮存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由于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性失调态度。功能性失调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类:(1)脆弱性,如:“一个人请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2) 吸引/排斥,如:“得不到另一个人的爱就不会幸福”。(3) 完美主义:“一个人必须聪明、漂亮、富有、有创造性,否则就很难高兴起来。” (4) 强制性,如常用“必须“应该”等言语要求自己。(5) 寻求赞许,如认为“为了幸福我需要别人赞美”。(6) 依赖性,如“假设你没有人可依靠,一定会感到悲哀”。(7) 自主性,如“我的心情是由于一些我无法驾驭的因素左右的。” (8) 认知哲学,如:“你的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肯定会感到厌烦。”贝克把以上的八点总结为三类:即成就(需要成功、高的操作标准)、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和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成为强者等)。
        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可为日后某种严峻的生活事件所激活,一旦假设被激活,便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产生,导致情绪障碍的症状,情绪障碍的发展,又使负性自动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形成恶性循环。不同的心理障碍中,负性自动想法有不同的主题或特殊的认知内容。
        贝克在考察抑郁病人的负性自动想法中发现负性自动想法是认知曲解的表现,改变和纠正不良认知,情绪障碍就会好转和消失。
 负性自动想法有以下特点: (1) 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2) 它的内容是消极的,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3) 它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点,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4) 它貌似真实,因为它由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出来的。(5) 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 (6) 它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7) 它蕴涵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
        应注意有两点不要误解:第一、 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患者的认知曲解和我们正常人的情况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他们认知曲解的程度更大,认识这一点对形成医患之间平等协作关系是重要的。第二、 认知作为情绪反应的中介,这一点不应理解为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仅仅是负性想法所引起,这些情绪障碍应看成是生物、发育、心理、社会的素质性和诱发性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认知因素在发生情绪障碍时起着激发、增强和维持情绪障碍症状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干预成了治疗的关键。 贝克在考察了抑郁病人的负性自动想法中发现当病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想法是认知曲解的表现,那么,改变认知的过程随之开始,新的比较现实的积极认知将取代原先的不良认知,病人的情绪将相应好转,态度与行为将有显著变化。因此,帮助病人认识这些想法中包含的逻辑错误,成为认知治疗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