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大学生是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群体,这一群体的人员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首先在经济上,这一群体的人员处于依赖或半依赖状态,极少有独立型的,这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同样也深刻地受到了来自经济供给者的影响……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信仰状况及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群体,这一群体的人员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首先在经济上,这一群体的人员处于依赖或半依赖状态,极少有独立型的,这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同样也深刻地受到了来自经济供给者的影响;其次,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8——22岁,正是急切地吸收新知识,感受社会生活的时候,思想处于半成熟状态,有的甚至是懵懂初开;再其次,他们学习的环境和生活内容比较单纯,求学、娱乐、锻炼身体,有少部分已开始涉足社会,打短工或做家教,面对的总是老师和同学,感受着学校和谐友好的氛围,缺少外界的生活实践刺激,故看问题会比较单一化,也缺乏深刻性。由此,当前大学生在思想信仰上产生了与过去时代很不相同的特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1、求学目标明确,主流信仰所占空间不够
当代的大学生从高中阶段大都确立了自己的求学路线和专业方向,所以,他们来到大学时,奋斗的目标是明确的,求学的轨迹是画定的,并在此方面大都能表现出不断进取的作为;但与求学相比,大学生们的思想信仰缺乏坚定而明确的把握,特别是对于主流信仰没有历史的认识和共同的理想追求。据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138人中,认为自己有信仰且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有58人,占42%,没有选择共产主义的占58%,①据笔者对十几份调查资料的反复比照,认为这个调查数据处于中间数值,例如,江苏省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组在2002——2003年间发放了800份调查表,其中入党动机为信仰共产主义的仅为13.5%;②湖南省一课题组对6所高校的1000份问卷调查中,有63%回答有信仰,其中55%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③从这些数据来分析,高校中我们的主流信仰还未占大多数,在思想信仰这一领域留下了很大的填补空间,这是当前政治思想工作着力要争取的方面,如果长期保持这一状态,可能会形成量到质的变化。
2、宗教及其它信仰占据一席,呈悄然升温状态
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信仰自由已是当前大学生明确的回答,华中农业大学的调查问卷中,有80.7%的大学生认为公民有信仰自由,138位有信仰的人中,有宗教信仰的有27位,占总数的19.6%;燕山大学的调查显示,243名学生中有31人表示有宗教信仰,占12%,④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已在校园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尽管它们只是占据少数,但与以往的极个别相比,他们已是一个族群,他们的存在与表现还会吸引其他学生加入到这一群体中去,是一个绝不能忽视的问题;同样是华中农业大学的调查,228名大学生中对待迷信、伪科学的态度是:相信的8人,有点信71人,不清楚54人,不信95人。可见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迷失状态,对他们在思想信仰上的帮助与提升已成为刻不容缓,邪教组织要下手的正是这一群迷茫中的人。
3、功利主义抬头,远大抱负缺失
时代的大变革和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目标追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学生在这股浪潮中也不断地审视着自己的定位和人生的理想追求,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在十分讲求经济效益的今天,大学生对功利的追求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人生价值观由社会整体利益为上变为个体价值实现为首要;主流的共产主义理想被世俗的现实追求替代;超越物质的精神探索让位于物欲、感官的享乐;持之以恒的信仰理念湮没在急功近利的欲念中。由此而引发了信仰的危机,精神的迷茫和行为的浮躁,意志力的弱化和怀疑主义的作祟。对功利主义的追求,无远大抱负的短视行为,使得一部分学生缺乏抗击打能力,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急于寻找心灵的依托,有的学生就有可能要求宗教神主的精神庇护,甚至滑入邪教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