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昱橙
来源: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原文标题:巨额奖金真的值得你赌上性命吗?X 观影《鱿鱼游戏》| 岩读
不知道大家最近是否被《鱿鱼游戏》这部剧刷屏了呢?
无论是声音十分阴间的一二三木头人,还是全引发网热衷挑战的椪糖游戏,这部由网飞宣发出品的剧真的很难让人忽视它的存在。它的视觉设计,对现实的隐喻,以及残酷的人性考验无疑让它成为极其优秀的影视分析素材。那么在《鱿鱼游戏》的这场人性厮杀中,暗藏着哪些心理学的知识及运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游戏本身就是“抹除人性”的设计
456个人生失败者,带着渴望扭转人生的赌徒心态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就此开启了一场充满诱惑,代价极高的生死游戏。每个人被脱下本身穿着的衣服,手机及私人物品也被没收。接着他们被换上统一的游戏服装,贴上独立的数字代号。从1号至456号,每个人独有的姓名与身份一一被抹去。他们过去是谁,曾经拥有过哪些光环,过去的人生经历究竟是什么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是游戏的参与者。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们将参加6场游戏。成功通关者会顺利进入下一轮游戏,无法遵守规则,游戏失败者则会被杀死。每个人的生命标价为1亿韩元,最终幸存者将带走所有淘汰者的奖金。
在这个精心建构的游戏世界中,被夺走个人身份的不止有选手,游戏的工作人员们也身穿统一的粉色制服,面容被厚重的面具而遮挡住。他们严格地服从上级,虽身处真实的死亡与血泊之中,但冷酷到像执行程序一般地杀人,清理尸体。在不必要之时不能说话,一旦被人看到真面目就会被无情地枪杀。
统一的服装和待遇是为了更明确地将人分类,由此建立游戏中的秩序。那么与之相关的一切严格规定与执行,都是基于“去人性化”这个目的所设计。
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是指通过贬低、物化、妖魔化他人来对人性充分否定(Bandura,1975)。简单粗暴地来讲,去人性化就是不把人当人。
纵观全程游戏,其实去人性化早在游戏开始前就已执行。在最剧情的最开始,西装男挑战男主参与打画片的游戏,并约定好输掉的一方要给对方十万韩元。第一盘输掉后,身无分文的男主无法用金钱兑现承诺,于是西装男毫不犹豫地扇了男主一记耳光。既然无法用钱,那就用你自己的身体来还,这便是去人性化的开始。第一记耳光无非是在考验男主是否会为了钱而放弃自己的尊严。
男主也如游戏方所料,虽然感到不满与痛苦,但他情愿将自己的身体视为工具,只要能换来再再玩一把的机会,总能迎来翻身之时。这场戏中男主情愿接受在大庭广众被打,放弃自己的尊严,也要为了得到10万韩元而赌一把又一把,其实是一种“自我去人性化”的行为。
自我去人性化(Self-dehumanization)是指因受到他人的迫害或不公平对待后而产生的自我贬低、物化、否定自身人性的行为 (Bastian, & Crimston, 2014)。
没错,不仅是游戏者主办方,选手们自身也在接受游戏规则和代价后选择了将自己视为工具与棋子。即使失败意味着失去生命,他们也愿意为了456亿的巨额奖金而冒险。毕竟游戏、绑架、监禁被称为“机会”,同伴的牺牲象征着更多的“奖金”,被杀之人只是未能遵守游戏规则的“淘汰者”。
选手们在游戏者建立的价值观与规则中慢慢被洗脑,在有限的资源中算计彼此。从最开始看到他人尸首的惊慌失措,逐渐转变为主动出击杀人,甚至为了赢得游戏而背叛信任自己的同伴等一系列阴险操作。他们在这场游戏中忘记了生命的价值,忘记了自己身为人本该遵守的道德感,忘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游戏主办方的一切操控都在不断地挑战人性阴暗面的现身,悬挂在宿舍上方的小猪存钱罐就像太阳一样,是照亮他们所处黑暗的唯一希望。只可惜这仅有的明亮象征的是淘汰者的鲜血与他们的贪婪。
在游戏世界的规则下,工作人员枪决“淘汰者”时也丝毫不会体验到愧疚感,而是会将杀人视为“执行任务”,被杀之人则是费用的棋子,就此合理化残忍的伤害。
去人性化绝不仅限于这部影视剧中。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去人性化一直是煽动暴力,战争,种族灭绝的强有力手段。它通过给特定群体贴上“非人”的标签而对这些群体进行残忍的对待,例如虐待、杀戮、奴役、没收财产、剥夺选举权等相应人权。
去人性化在我们当今的社会语境中也十分常见。任何一种将人定义为单一特征,尤其是消极特征时,本质就是去人性化(Hamby,2018)。例如,给他人贴上“蠢货”、“瘾君子”、“精神病”等负面标签,然后以非正常人类的理由对他们进行批判和打压,甚至剥夺他们的基本权利,何尝不是在忽视和否定人性的复杂呢?
02.
游戏足够平等,但是并不“公平”
公平也是此剧中一个值得探讨的主题。游戏主办方多次强调,每位参赛者都是平等的,不会受到任何歧视,且被赋予相同的机会公平竞争。于是所有人都被分到了相同份额的食物,共享的同等条件的住宿,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然而这场游戏真的公平吗?显然不是。
事实是,有的选手自带免死金牌,在“一二三木头人”中不会被勘测到动态。有的选手因为私下和工作人员勾结在一起做活体器官买卖,提前得知了游戏题目。还有的选手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判断出强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区别。在考验力量的拔河比赛中,身为男性,有强壮的体格无疑是一种先天的优势。在走玻璃桥的游戏中,仅仅是拿到最后的序号就能直接躺赢,因为错误的路全让前人试验过了。
即使被给予相同的机会和待遇,公平依旧难以实现,因为每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智力等众多因素都难以平衡。这是一个平等 VS 公平问题的经典呈现。
同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现实中也屡见不鲜。很多我们所认为的“平等”其实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规定,但却忽视了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公平则是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特殊的需求。公平若是想要实现,那么平等的分配就不再合理,反而会要求享有太多先天优势的人让出自己的一部分蛋糕,为先天不具备优势的人补齐短板
(Cook, & Hegtvedt,1983)。因此,当我们在现实中讨论公平竞争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认真反思,我们所推崇的“公平”究竟是什么?公平真的能够实现吗?
03
游戏彻底抹除了人性的美好吗?
这部剧最令人感动的部分在于,它让我们看到即使身处残酷的游戏环境中,有的人依旧会选择善良。剧中的男主虽一事无成,身负巨额债务,没有正经工作,只能靠赌博来获得一些金钱和希望,但在游戏中的他却是一个十分温暖,勇于保护弱势群体的人。他的很多暖心的举动都是找回人性的关键方法。
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询问每个人的姓名,因为姓名就是最早被游戏者抹除,但对于每个人来说最独特的象征。真诚地和同伴们建立信任,在夜晚熄灯之后提出轮流值班等保护团队的行为,都是最美好人性的体现。在拔河的那场游戏中,体力不占优势的他们之所以能凭借吴一男的策略而赢得比赛,也是因为男主鼓励老人分享经验,而不是对年迈虚弱老人产生唾弃。
在弹珠游戏中,智英和姜晓的对话也是全剧中最令人泪崩的时刻。明知身处的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游戏,她们却不选择激烈地竞争或算计,而是约定一局定胜负。两个女孩坐像闺蜜一样,并排坐在台阶上分享各自不堪的人生经历。你分享的越多,我就有机会看到最真实的你。最后,智英在扔弹珠的游戏中故意输给姜晓,因为毫无牵挂的她早已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本就不是为了奖金而参加游戏的智英,在临终前体验到的温暖,可能比奖金更珍贵吧。
如果说《鱿鱼游戏》是一场极端的人性实验,它最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如果处心积虑,精明算计,残忍无情是最适应游戏规则的生存手段,最后的幸存者为什么会是男主这个看似温暖善良,实则懦弱胆小,会耍一点小聪明,在关键时刻也会毫不犹豫的利己者呢?可能是拥有主角光环,可能是他足够幸运,也可能是他伪装得很好。他的很多行为和决策都不按常理出牌,但却都是最符合他个人逻辑的真实表现。
人性虽不够光明,但也不是完全阴暗。人性是不同环境,人生经历塑造后的结果。人性可以是任何模样,但是绝对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