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正能达成目标的,都在行动中不断成长

发布者:心理健康发布时间:2022-11-01浏览次数:14

哲学家罗伯特·梅杰说:“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你很可能走到不想去的地方去。同时,目标过于庞大或者遥远也是无益的,因此成功者都善于将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小目标。”


咨询中,我发现很多人设定的目标过大。实际上过于遥远的目标却使得他们无从下手,总是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两年前,茱珠在咨询后开始了两条方向线的阶段性行动 。一条是从她的兴趣出发,往UI设计师方向;另一条是离开原来的教培行业(那时的教培行业还如火如荼,没有人会预料一年后发生什么)正式踏上考编之旅。在这两年中,茱珠一直往前奔跑,在阶段性目标行动中一步步更了解自己,前段时间她给我写来这封信,分享她这两年来的成长。


以下是茱珠的来信。


Vin老师:


您好!


我今年上岸了当地同工同酬的合同制,离编内差了一点点,准备先去这个学校工作,边复习边再考,这个学校比我之前的学校好,如果顺利,希望明年能进这个学校的编制,这样以后女儿读书什么的就会方便很多。了解了一圈,前面的几个都是考了两年以上才上岸的,一年准备确实比较赶。


经历了一轮下来,感觉自己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知识脉络和重难点处理基本可以了,讲解的逻辑性也没问题,但是个人表现力比较差,当然和我从小这方面的经历比较匮乏有关,准备今年下半年报个演讲口才训练班,有个氛围和指导去练练自己的公众表达力,我觉得能突破这个瓶颈,接下来学校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至少生存下去应该问题不大了。


现在感觉,像我们这种原生家庭不优秀的孩子,出来社会最主要的是提升自己的眼界、谈吐、气质----其实学习能力和智商这些差别不大。以前在机构周围都是一样出身的人,对这些没感觉,跳出来多接触一些不同层次的人,这种感觉越明显。

现在我育儿的想法和格局也变了挺多,以前会觉得读书最重要,偏重智育,现在觉得这些软实力也需要从小提升,培养小孩花过的钱、付出的精力慢慢都会在她的身上留下印迹,哈哈,我觉得我女儿以后的起点会比我高。

去学设计这件事也让我发现一个道理:人特别容易站在这山看着那山高。没有走过的路总觉得是好的,去走了一圈,也真正认识了一些圈内人,通过这一年观察他们的动态,我发现设计这个行业积累起来其实比教育更难,到了一定程度真的要看天赋和灵气了。有的设计师很努力很认真,做出来的东西也很精致,但是总归缺点什么,让人记不住,有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是用色或者构图方面的天赋高,不同的颜色搭配得就很有视觉冲击力,让人眼前一亮。

这一阶段,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力所不能及。「因为你努力会有人比你更努力,你聪明会有人比你更聪明,任何你能想到的出路,都会有人比你做得更好」。

想明白了,也就更能定定心心做教育了。以前就会把自己在目前这行遇到的困难当成是因为自己选错行业的缘故,不停给自己找借口逃避,反而一直内耗,啥也做不好。现在看明白了,其实哪行都不容易,中间都一样会遇到瓶颈。做好当下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剩下的可以业余当成爱好慢慢学,生命中的阴差阳错,也许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

最后,非常感谢老师在2020年那个让我无助的岔路口推了我一把,让我早一步做出了改变,再晚一年,现在的境遇可能就要差很多了。相识就是缘分,非常感谢在人生的转弯路上遇到Vin!


茱珠

2022年10月


Vin想说的话:


火箭飞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飞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


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思想,问题才豁然开朗起来。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重量,接着是第二级、第三级火箭脱落,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逼近月球了。


分级火箭的设计思想启示我们: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将其各个击破。这不失为一个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法。


其实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一楼到顶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相反蹦得越高就摔得越狠。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就像茱珠一样将大目标分解为易于达到的小目标,一步步脚踏实地,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使她体验到“可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强化了她的自信心,并将推动她发挥稳步发展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有这么一句话:战术有千百条,头一条就是肯打,离开了肯打,其他的全是白扯。目标定得非常漂亮,天花乱坠,离开了肯打,一切皆空


成功最大的敌人,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立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