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我是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宋超。
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区静默的防控措施,打乱了同学们原来的计划与生活,校园封闭,生活空间缩减;快递停运,商品选择自由度降低;保持距离,人际交往受限……
同样是面临被动改变生活方式,然而每个人的反应却大不相同。有些同学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努力去适应变化,无论政策如何调整,都能安然自得,按部就班,淡然处之;有些同学感觉到的是人生受限,自由受阻,是不适应,是哪哪都不习惯,内心抵触、违逆、不甘甚至是愤怒;同样是人际交往受限,有些同学感觉非常好,终于有时间与自己独处,做做一直想做的事情,整理整理宿舍,看看书,跑跑步,学学英语,去图书馆里待一整天,甚至是静静地刷部电视剧,好不自在;而有些同学觉得非常难受,见不到想见的人,聚会、活动都被迫取消,仿佛一颗心无处安放,天天抱着手机频繁交流、刷屏互动。
这些差异行为和表现,不仅仅是个人修养、品德和认知的问题,更多是由于我们的性格类型不同带来的。在性格类型理论里,最常见的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内外倾维度。内倾的人,心理能量朝向个体的内在,喜欢向内探索,喜欢独处,不喜欢人际交往,现代“宅男宅女”多数是属于内倾型;而外倾的人则恰好相反,心理能量朝向外部世界,喜欢向外探索,喜欢交际,不喜欢独处,所谓的“社交牛逼症”多数是外倾型。
人格类型差异还有很多维度,比如在获取信息维度,有人喜欢关注细节,有人注重整体感觉,所以有些人“大大咧咧”,有些人“斤斤计较”;买手机的时候,有人侧重功能和实用性,有人只看外观时尚美观;在处理信息维度上,有人注重逻辑、规则、条例,有人关注需求、情感,即生活中有些人特别理性,有些人较为感性等等,
性格无好坏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才构成了七彩的世界,精彩的生活。当你知道,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当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你就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体谅,尊重差异,既是能力也是智慧,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此外,性格差异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但也不是不可以改变和调整的,学习文化知识,加强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易位而处,不断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可以让我们的心胸更宽广,更豁达,更能从容淡定地应对生活中各种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