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居家隔离的时间长了,身在校园的同学们最多时间都在寝室,不知不觉间寝室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凸显出来,变得微妙起来,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一、大部分同学在长期的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形成了很大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的意思。虽然话不多,看似平平无奇,却是心有灵犀,有一种外人无法插入的默契。
这是有共同的目标,合作对外,相互扶持的过程中不断包容、理解、支持的过程中逐渐锻炼起来的。
二、有一部分同学会觉得和寝室同学,特别是某一个或几个同学的不满逐渐增加,并越来越难以忍受,甚至爆发冲突,更甚者会产生不顾一切后果也要远离或者攻击对方的情绪和冲动。
这些不满有几个特点:
1.有些问题往往很早就有,很小、很常见,以前一直不是太在意,也能无视,对自己干扰很少,但现在却越来越无法忍受。
2.有些问题明显感觉超过了事情本身,这种强烈的感觉程度往往会超出客观事情本身的程度:
①对内攻击者会感觉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无力感,有委屈、愤怒情绪混杂,往往会联想到以前生活中的很多不顺心的事,越想越觉得孤单、无助、被孤立,要求换寝室的愿望强烈,在寝室中疏离,偏冷漠,多独行或讨好,对自身学习关注也往往比较多,实际学习成果往往低于自己努力程度和能力水平。
②对外攻击者,则会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讨厌的人,自己遇上了真是倒霉,但又避不开,愈发看不惯而愤怒,于是会采取各种攻击方式,如冷言冷语、嘲讽打击,和其他人说对方的问题,拉盟友针对对方,对对方的善意漠视,感觉不能和解、原谅,严重者甚至会形成霸凌,在对方身上肆无忌惮宣泄自己的情绪,想把对方赶出寝室的愿望强烈,在寝室中往往有些自我、任性、多和其中某几人关系较近,但亲近的人会更换,一会和这个好一些,一会和另一个更好一些,但感觉敏感、多疑、内心孤独、学习上往往努力不够,易偷懒,实际学习成绩往往低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常常会觉得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意外导致自己失利而愤怒和委屈。
3.上述这些同学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多有自我觉察,常常会产生懊悔的情绪,会觉得自己这样做到底会不会不太好,会不会委屈了自己(对内攻击者),会不会伤到别人太过分了(对外攻击者),但在反思过后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然后继续原有模式,如果偶尔尝试改变,会觉得不是自己了,很别扭,因而很难维持,很快又回到原有模式中。出现了这些情况,往往意味着我们在简单的寝室关系上加入了很多复杂的其他问题的情绪可能。
三、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所以因为一些小事导致同寝的关系不好,想想真是有些划不来呢,可是遇到了,感觉和情绪也上来了,怎么办?
1.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不是和寝室同学之间的事情引发了所有的情绪,而是有很多情绪放在了这件事情上。
2.在与室友之间的小摩擦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我们自己真正的需求。
3.处理和室友之间的事情
(1)在自我觉察和梳理之后
(2)十六字方针:
“那时那刻,那人那事”
“此时此刻,此人此时”
(3)把焦点聚集在某时某刻的事情上,不泛化到对整个人或整个人生中去
(4)处理矛盾的几个注意事项:
①出于误会,则解释开了就好
②自己不对,说声抱歉
③对方不对,局限到事,不泛化到人
④情绪过不去,则待情绪平复再处理
⑤当对方也有情绪时,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可以表达关心、共同面对
⑥实在不想缓和矛盾,可以保持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⑦寝室矛盾多半都是阶段性矛盾,不要当成持续性矛盾处理。
祝愿大家拥有一个温暖的寝室,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