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萌为什么这么上头

发布者:心理健康发布时间:2022-11-01浏览次数:12

提到反差萌,你首先会联想到什么呢?

 

也许是动漫里在外完美,在家却化身干物妹的小埋;

也许是小说中突然流露出自己呆萌一面的高冷大神;

也许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大叔萝莉cp;

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这些人物或CP身上的反差会给你带来一种萌感呢?如果没有,那么今天就让岩读来陪你一探究竟~


01

你最喜欢谁呢?


在开始探索之前,请先跟随岩读一起来做个小测试。


试着想象一下,在你面前有四个人依次接受访谈:


第一位接受访谈的人非常优秀,他在接受采访时态度非常自然,而且谈吐不凡,非常自信,且丝毫没有感到羞涩。


第二位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不过他在接受访问时略微有点儿害羞,当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的成就时,他非常紧张,居然把桌子上的咖啡给碰倒了,结果把主持人的裤子都给弄湿了。


第三位接受访谈的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不像前面两位那样曾获得优秀的成绩。在接受采访时他虽然不太紧张,但是也没有发表什么吸引人的言论。


第四位接受采访的人同样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访谈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他也把咖啡碰倒了,同样弄湿了主持人的裤子。


那么,想象过后,对于这四个人,你最喜欢哪一位呢?你认为大多数人最喜欢的又会是哪一位呢?


也许你会认为大多数人都会更喜欢优秀且全程没有犯错的第一位受访者,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以上过程是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在1966年曾做过的一个实验,只是在真实的实验中,他是通过播放录像的方式来让被试做选择,而非像本文中这样让大家来想象。其真实的实验结果显示,四个人中最不受欢迎的是第四段录像中的普通人,几乎所有的测试对象都选择了他;但大家最喜欢的却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那个打翻咖啡的成功人士,有95%的测试对象都选择了他。


阿伦森之后也根据这个实验得出了出丑效应(Pratfall Effect),其是指那些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讨人喜欢,但那些一点儿缺点都没有的人也不会是最让人喜欢的,最讨人喜欢的是那些优秀但是又有些小缺点的人。了解了这一点后,不知道你脑海中会不会浮现出更多反差萌的人物呢?比如高岭之花竟是粘人小可爱之类的(bushi)……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偏爱优秀但却有小缺点的人,并且有时还能从他们身上发现“萌点”呢?对此,有两种解释:


一类是从人类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们平时会喜欢那些有才能的人,并且才能和被喜欢的程度成正比。但物极必反,当一个人的能力太强,强到使他人感到在他身边会显得自己无能时,人们对他的喜欢便会转化为无感,甚至反感。


另一种解释是太过优秀的人会给人一种不真实、不容易亲近、高冷的感觉,人们对这样的形象其实并不会真正的喜欢和接纳,反而是会下意识地敬而远之,就像许多美国人对安妮海瑟薇一样。而偶尔的失误或表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则有可能打破人们的看法,会让优秀的人变得更真实,更接地气。



因此,如果你也特别优秀,那在人际交往中不妨更放松一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小瑕疵可是你和大家拉近距离的独门武器~不过,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并非就和“反差萌”无缘了,尽管“出丑”的方式并不适合我们,但还有其他方式可供我们选择。


02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卢软斯(A.Ladins,1957)曾用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这两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并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


之后他把一群被试分成不同组,给他们看这些有关描写,然后让他们对吉姆的性格进行评价。给第一组先呈现吉姆热情外向的描写,接着给出吉姆冷漠内向的描写,结果大部分人都认为吉姆是个热情外向的人。而给第二组的呈现顺序则反过来,结果第二组的大多数人对吉姆的看法也随之改变,认为其是个冷漠内向的人。这反映出: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即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但是,卢钦斯之后的研究也发现如果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某些其他活动,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则大部分被试会根据活动以后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此时,最近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社会知觉起到了更大的影响作用,这个现象叫做近因效应(Primacy Effect)。


这告诉我们,尽管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但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于是近因效应的作用就会增大。



而小说和剧作中白切黑(首因效应)或黑切白(近因效应)的角色,也常常是通过作者有技巧的人物塑造与叙事手法才让观众感受到充分的反差萌的。试想,一直被观众当做黑道大佬的角色,却在看到小猫咪时瞬间化身卑微猫奴,谁能不被萌到呢?



谁说三观总跟着五官走,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就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给带走好嘛!不过,说句题外话,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要适当地警惕这些效应带来的影响的,就比如说近因效应会容易使人“对好人更苛刻,对坏人却宽容”,而首因效应也常会使人难以放下对一些人的成见。


03

认知失调


最后,除了以上三种效应导致的反差萌,更多情况下的反差萌可能与我们的认知失调有关,就像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反差萌CP,以及生活中常常不经意就发现的萌点。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舒适的紧张状态。为此,人们常需要改变其中之一来缓解这种失调带来的不适,而这种改变常常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


例如,在几年前一些官微刚开始蹭热点卖萌的时候,当时还习惯于官微总是很严肃正经的网友对此常会感到惊讶,因为这种卖萌行径与对官微严肃正经的形象之间发生了巨大冲突。而研究则发现,由这种认知失调带来的惊讶,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情感结果,如恐惧和幽默,这取决于不同的情境调节因素的存在。而当这种情感难以被描述,又让人们有点喜欢的时候,“萌”的感觉或许就产生了。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到这些效应后,也能够合理展现自己身上的反差萌。反差萌绝不是足够优秀的人才有的特权,就像社恐的人会在好朋友面前变身话痨,感情淡漠的人也会在喜欢的人面前变得很粘人一样,普通人的反差也可以很萌~


参 考 文 献
Alden, D. L., Mukherjee, A., & Hoyer, W. D. (2000). The effects of incongruity, surprise and positive moderators on perceived humor in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9(2), 1-15.
https://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Pratfall+Effect
https://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recency+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