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退出春节档”后,如何适应新学期生活|节后心理调适小贴士

发布者:心理健康发布时间:2024-03-04浏览次数:20

   外出旅游、狂饮海吃、宅在家中、熬夜网游……又一个春节长假的即将结束。开学进入倒计时,许多同学可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情绪会感觉到焦躁、低落、烦躁、茫然、没有动力,一边还沉浸在与亲朋好友欢聚的氛围中,一边担忧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要处理。为什么在休完一段假期后,我们会出现这些“小情绪”?

Part 01.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或者“假期综合征”一般是指节假日结束之后,人们重新适应工作或学习环境时可能出现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状态,包括疲劳、缺乏动力和难以集中注意力等。

  “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对心理生理不适状态的戏称,这种现象常见于长假期结束后,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春季恰是情绪问题的多发季节,春节后的节后综合征也较为多见。虽说它会带来明显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功能紊乱现象,但节后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只要及时调整心态、规范作息就能恢复。

Part 02.

长假过后为什么会出现心理失调?

       假期中,人的身体和情绪都进入了“休假”状态。假期时,人们通常不需要应对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压力,随着假期的结束,我们意识到年前所中断的学习的压力又要重新开始面对,假期里边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得不结束,巨大的情绪落差会让我们感觉到焦虑、低落、烦躁。

   对于有的人来说,在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或者通宵唱K、打网游,导致生物钟打乱,因此会在长假结束后感到身体不适,精力不济,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学习状态,因而产生了焦虑恐惧心理。

    此外,节日期间人的角色会自然发生转换。有些人节日期间外出旅游或者探访亲友,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心情发生不同。有些人通过和亲友沟通和联络感情,心情变得愉悦,有些人由于不能和家人团聚或对假期的期望值过高,心情会变得低落,产生情绪波动。


      节后综合征的状况因人而异,有的人能够在假期后很快进入状态,而有的人则需要几天时间来缓解。遇到“节后综合征”不要过于紧张,下面这5招让你“元气满满”

Part 03.

节后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一.恢复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


   开学后,假期习惯熬夜晚睡的你突然变成早八人,很多同学往往会出现晚上入睡困难、日间困倦等睡眠问题。建议在开学前两天重新调整并固定睡觉、起床时间,避免睡前看手机的习惯。中午适当的休息一会儿,睡前泡个热水脚是个很好的简单易行的助眠方法,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二.适量运动、 调整饮食助你恢复精神


   应对“节后综合征”,首先要戒除春节在家时的“大吃大喝”,在饮食食量上就要有所节制,食量尽量控制在平常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即可。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提高专注力和睡眠质量。慢跑半小时、十分钟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散散步、晒晒太阳也是极好的选择。它可以加强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力,还能降低精神压力,疏泄负能量,产生积极的自我感觉。

三.用半小时“焦虑时间”允许情绪存在

       若你情绪不佳,可以选择深呼吸,调整身心,静下心来,接纳自己紧张担心的情绪,允许焦虑情绪的存在。

    若你的焦虑仍旧时不时“出现”,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焦虑时间”,在该时间段内主动、集中的宣泄焦虑。

具体做法是:

1.将你的担忧用本子或者手机记录下来,在一天中找到空闲的“半小时”集中处理。

2.在这半个小时里面,认真看完一天的记录,体验记录下来的事情给自身带来的焦虑感。

3.看的同时跟自己说:“没有一件事能完美做好的,能完成已经代表我很棒了!”“不确定、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

    固定“焦虑时间”目的是增强人的控制体验,而控制体验就是安全感的来源,通过体验、回顾焦虑,把心中的担心恐惧宣泄出来,能调节掌控自己的情绪,就不害怕了。

四.从简单和琐碎的学习开始 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很多人准备放假一回去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学习中,这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症的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循序渐进,尽量先安排一些琐碎和简单的小事,给自己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用以恢复精力和体能。可以列出备忘清单,以便休假和学习科学衔接、平稳过渡。

    学习时,我们要减少使用不必要的社交软件、减少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或文章等,这样能让我们的注意力进一步集中。注意力难以集中时,可以适当地走动,允许的话可以到户外散散步、听听音乐,让大脑放松休息。

    积极地心理对话和暗示也可以增强自信心。恐惧上班和上学的人可以逐步给自己增加工作和学习任务,让身体尽快适应假期后的心理状态和节奏。


五.  抑,学会主动求助

       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可与朋友家人多多沟通,或给家人朋友打个电话,聊一聊、吐吐槽,也可以帮助你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如果心理上出现一些波动,自己无法排解,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帮助。





编辑:于佳琪

责编:金  言   赵雪瑞

审校:于  松   帅懿芯

编审:冉龙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