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各位同学们好,相信在前三篇朋辈陪伴专栏的文章中,大家对本专栏的初心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觉得文章值得分享,也欢迎大家多多转发~ 本篇文章将由程光(化名)学姐为大家带来她的故事。她经历了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类疾病。经历这一障碍的人,通常会经历过山车一般的极端情绪起伏。而它的治疗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复杂且困难。(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可以点击下方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kGigVLdZNnieP8L1126tg,或查看我们本期的科普文章。)
那么接下来,就请我们带着尊重、理解的心,一起走进程光的心灵故事吧。
穿越“双相情感障碍”的荆棘
——我的成长之路
作者:程光(化名)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我刚从大学毕业,现在已经找到了工作,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回首大学时光,那是一段五味杂陈的岁月,因为我曾深受双向情感障碍的困扰。今天,我想把我的经历分享给你们,希望能给正在经历同样痛苦的你们一些力量。 大学对我来说,原本是充满憧憬的地方,但双相情感障碍却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乱了我的生活。躁狂期的时候,那种兴奋劲儿就像身体里住进了一个停不下来的小马达。我会在半夜突然从床上蹦起来,满脑子都是天马行空的念头。我会疯狂地在笔记本上写各种计划,从创业蓝图到学术研究,每个想法都觉得能改变世界。在课堂上,我根本坐不住,总是抢着发言,有时候甚至会打断老师和同学,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我还会冲动地透支花呗去买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种冲动就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完全失去了理智。
可抑郁期一到,就像世界末日降临。早上醒来,感觉整个身体被黑暗笼罩,每一寸肌肤都像是灌了铅一样沉重。拉开窗帘的动作对我来说都像是耗尽了全身力气,看着外面的阳光,我却觉得窗外和我隔着一个无法跨越的世界。我经常旷课,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周围堆满了垃圾食品的包装纸。我不敢看手机,因为看到同学们在群里讨论活动、作业,我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绝望。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未来一片黑暗,甚至有过一些可怕的念头。这种从云端坠入深渊的落差,让我感觉自己就像在精神的炼狱里挣扎。
后来,我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必须自救。在辅导员老师的鼓励下,我首先去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迈出这一步真的很难,我害怕被人知道我的“秘密”,但内心的痛苦让我不得不鼓起勇气。咨询室的老师很和蔼,他耐心地听我倾诉,那种被理解的感觉让我第一次觉得有了希望。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去了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开始了漫长的治疗。
吃药是治疗的重要一环,但药物的副作用真的很折磨人。刚开始的时候,我头晕、恶心,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有好几次,我都想把药扔了,但一想到那种被情绪支配的痛苦,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为了缓解副作用,我会在饭后吃药,并且准备一些小零食,在恶心的时候吃一点。同时,我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去复诊,调整药物剂量。
规律作息是我康复的重要一步。我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每天晚上11点前必须上床,即使睡不着,我也会躺在床上,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让自己放松。我买了遮光窗帘和眼罩,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早上7点闹钟响了,我会先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然后起床。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尤其是在躁狂期,我的大脑根本不想休息,但我还是强迫自己遵守这个时间表。慢慢地,我的身体适应了这种节奏,情绪也变得相对稳定了。
饮食调整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开始研究哪些食物对情绪有影响,我会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全麦面包、燕麦片,还有富含色氨酸的坚果、香蕉等。我减少了咖啡和茶的摄入,因为它们会让我的神经更加兴奋。每天我都会保证喝足够的水,让身体保持水分平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让我的身体和情绪都有了微妙的变化。
运动是我康复路上的“神器”。一开始,我只是在校园里慢慢地散步,从宿舍走到操场,再走回来,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随着身体逐渐适应,我开始慢跑。我记得第一次跑完一整圈操场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和汗水带来的舒畅感是无法言喻的。后来,我每周会跑三次,每次至少30分钟。跑步的时候,我会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脚步和地面的接触,让自己的思绪从那些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除了跑步,我还在网上报了放松训练课程,正念练习和腹式呼吸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学会在压力下放松。
在学业方面,我主动和每一位授课老师沟通我的情况。我很幸运,老师们都非常理解我。他们给我延长了作业的期限,允许我在状态好的时候补交。对于一些重要的考试,如果我在抑郁期无法参加,辅导员老师会帮我和联系协调,安排我缓考。我也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制定学习计划,在躁狂期,我会做一些简单的复习和整理工作,避免过度冲动地开始新的学习任务;在抑郁期,我会选择一些轻松的阅读材料,比如一些励志的小故事或者轻松的学术科普,让自己慢慢找回学习的兴趣。社交对我来说曾经是个很大的挑战。在躁狂期,我常常会因为过于热情而让同学们感到不适;在抑郁期,我又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和任何人交流。后来,我找到了几个真正的好朋友,他们知道我的情况,并且一直陪伴着我。当我躁狂的时候,他们会提醒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当我抑郁的时候,他们会默默地陪在我身边,给我送吃的,陪我散步。我也学会了和其他同学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再强迫自己参加每一个社交活动。我发现,真正的朋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他们是否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
在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方面,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我每天都会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通过分析这些日记,我发现了一些情绪波动的规律。比如,当我连续熬夜或者压力过大的时候,躁狂或抑郁的症状就会加重。于是,我会更加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避免这些触发因素。当情绪波动的时候,我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方法。我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或者躺下,闭上眼睛,深呼吸。我会从1数到10,然后再慢慢数回来,重复几次,让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平静下来。然后,我会试着分析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情绪,是因为某个人、某件事,还是只是病情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某件事,我会思考如何解决;如果只是病情的原因,我会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情绪会过去的。
这个过程真的很漫长,也很艰难。我有过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尤其是在病情反复的时候。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情绪还是会突然失控,那种挫败感真的很打击人。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每一次从情绪的低谷中爬起来,每一次在躁狂的边缘控制住自己,我都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在变得更强大。
现在,我已经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开始了新的生活。我找到了还不错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想告诉你们,双向情感障碍虽然可怕,但它绝不是不可战胜的。你们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它,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医生、老师、朋友还是家人,他们都可能是你走出阴霾的助力。相信自己,你们一定可以度过这个难关,迎接美好的未来!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们带来希望和力量,加油!
一位已经毕业的学姐
2024年11月11日
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里,你是否曾经历过心理困扰、内心挣扎,甚至心理疾病?如果你已经走出阴霾,那么你的故事就是力量,你的康复之旅就是希望。我们诚挚邀请你分享这段宝贵的心路历程。我们会提供一个安全的分享空间,并以匿名形式发表,保护你的隐私。你的勇敢讲述,不仅为自己发声,更能为仍在挣扎中的GZUers指引方向。
如愿意投稿,请联系我们!
联系人: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赵雪瑞老师邮箱:1340377454@qq.com
电话:0851-8829 2744
编辑:于佳琪
一审:金言 赵雪瑞
二审:帅懿芯
三审:晏超